取穴组成
①胃肠腑热型:清除胃肠实热,通腑降脂,取双侧:内庭、曲池、小海、二间、上巨虚、前谷、大肠俞、中脘、前谷、大肠俞、支沟;②脾虚湿阻型:健脾利湿,祛浊降脂,处方为天枢(双)、中脘、气海、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白;③痰湿内阻型:温阳化气,利湿涤痰,祛浊降脂,取双侧:合谷、太渊、中脘、天枢、丰隆、足三里、太白、太溪、脾俞;④肝郁脾虚型:疏肝健脾,祛浊降脂,取双侧:膈俞、期门、章门、曲池、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太白;⑤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祛浊降脂,取双侧:脾俞、肾俞、中脘、中极、关元、阴陵泉、丰隆、飞扬、太白、太溪;⑥阴虚夹瘀型:滋阴清热,活血化瘀,除湿降脂,取双侧:曲池、合谷、太渊、神门、血海、阴陵泉、丰隆、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在普通针刺基础上:脾肾阳虚型在气海、足三里,脾虚湿阻型在太白、阴陵泉,痰湿内阻型在阴陵泉、丰隆穴上加温针灸。
针刺手法
间隔10min便可进行1次提插捻转,使患者保持酸麻胀重等得气感。在针柄处加长约2cm艾柱(纯艾绒)2壮进行艾灸
深度
根据患者的脂肪厚度调整针刺深度
留针时间
肥胖并发高脂血症:①胃肠腑热型②脾虚湿阻型③痰湿内阻型④肝郁脾虚型⑤脾肾阳虚型⑥阴虚夹瘀型
主治疾病及辨证分型
30min
方义
根据患者的脂肪厚度调整针刺深度
相关思想
高脂血症源于中医学“脂浊”范畴。清代张志聪注解《黄帝内经》时说“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发泄于腠理,淖泽注于骨,补益髓脑,润泽皮肤吗,是津液主于三百六十五节。而渗灌于皮肤肌腠者也。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膏脂丰满”。从中医学角度而言肥胖及高脂血症均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加上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