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中医药干预方法及技术成果库

阴阳调理灸与肥胖

发布时间:2020/06/30

一、阴阳调理灸来源
      阴阳调理灸是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周仲瑜教授传承湖北中医大师李家康教授“补肾祛瘀,调和阴阳”的学术思想,根据自身二十余年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临床实践宝贵经验和潜心研究,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为法,辨证提取针灸治病的理、法、方、穴规律,创新性提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艾灸系统治疗法则,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在灸法上的运用。目前,阴阳调理灸疗法在具体治疗方法上包括药饼灸、督灸、任灸、药艾灸、温灸器灸。被广泛运用于如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等由阳偏虚导致阴阳失衡的疾病。历代经典均言明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调理阴阳是治病之本。“阳化气,阴成形”,“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周仲瑜教授提出,阳偏虚导致阴阳失衡,将腹背阴阳相交汇的理论实际和灸法温补、温通的特性相结合,可以很好的调理这种病理体质,促进阴阳协调平衡,从而防病治病。阴阳调理灸疗法将经络、腧穴、中药、艾灸多方效应进行优势结合,以阴阳理论为根源,将治疗疾病与调理体质相结合,“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体现了“治病求本”、“调和阴阳”的针灸治病理念,是拓宽灸法防治疾病理念的创举。
二、肥胖病机
      肾为“先天之本”。肾脏对人体的脏腑功能、生长发育和形体形态起着根本性作用。“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脏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肾精虚乏,可累及肝脾,导致肝脾功能失调,进而影响气血津液的输布失常,生出痰、湿、瘀等病理产物而导致肥胖。再者,“肾为水脏,主津液”,肾脏对体内水液的输布、排泄均靠肾气、肾阳。肾气虚衰,肾阳不足则无力对津液进行蒸腾气化,水湿臃塞充填肌肤形体,发为肥胖。
      脾为“后天之本”。《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医门法律》曰:“肥人湿多”。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亦云:“人之肥者气必虚”。《石室秘录》云“肥人多痰……虚则气不能运行”。历代医家皆认为肥胖者可表现出“气虚”和“痰湿”的病理征象。肥胖发生的内因若由脾气不足引起,将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聚生水湿;若病因为情志失调,损伤肝脾,将导致脾虚湿阻。外因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则生痰湿之邪;若劳逸失度,伤气伤肉,气血津液运转失调,也将导致脾气虚衰,水湿不化。因此,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肥胖,机体皆有脾虚湿阻的过程。
      《灵枢·逆顺肥瘦》云“此肥人也,……,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指明肥人的典型表现是血浊气涩,气血失调。《景岳全书》指出“此肥人多气虚也。……,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者也,……且内以血盛,总皆阴类”。也说明肥人多气虚,且阴胜于阳,阴阳失衡。《素问玄机原病式》云“盖人之肥瘦,由血气虚实使之然也……,故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阳化气,阴成形。”气为阳,血为阴。血实气虚,阳气不足,阴血有余,说明肥人具有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特点。
      《仁斋直指方论》中记载:“肥人多寒湿。”说明肥人的体质特点多为寒湿型。朱丹溪《脉因证治》曰:“肥人沉困怠惰是气虚”,又曰:“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必多痰”。历代医家皆认为痰浊是肥胖的重要病理因素。汪昂曰:“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远也。”可见痰浊是肥胖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肥胖的病理因素,肥人“气虚”、“多痰”的体质亦说明其多为阴偏盛、阳偏虚之体。亦有医家提到痰湿之肥的治法。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认为:“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而当兼补命门之火,……气足而痰自消。”言明气虚多痰之肥的治法为补命门之火,说明采用温补疗法对肥胖病治疗的重要性。
三、阴阳调理灸的作用
      《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散之”的治法,为后世医家调理肥胖患者痰湿体质拓展了思路。清代陈世铎《石室秘录》载:“肥人多痰,……盖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气,气足而痰自消,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提示治疗肥胖的关键在于温养命门气自足、补火生土痰自消。《神灸经纶》曰:“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表明灸法的温热刺激在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运行方面具有优势。同时,灸法又独具温补、温通特性,通补互用,具有益气生血之效。阴阳调理灸不仅可补肾纳气,健脾利湿,固本培元,还可调和气血,通而不滞,同调先后天,以达“从阳引阴”之功;在调畅机体气机的同时,补肾纳气,温中健脾,以温化机体之痰浊水湿之邪,改善机体内水液输布代谢,协调脏腑阴阳失衡,从而起到塑形减肥,改善痰湿体质的作用。